会议简报 | “做好五篇大文章” 助力金融强国建设——构建数字化转型实践案例库2023在线研讨会召开

 

近日举行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金融强国”,明确“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此背景下,11月16日,“做好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构建数字化转型实践案例库2023在线研讨会召开。该研讨会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指导,金融科技50人论坛、神州信息承办

 

本届案例库提供学术支持的单位有: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中国社科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北京基金业协会、浙江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深圳市金融区块链发展促进会(简称“金链盟”)、广州市数字金融协会、重庆西部金融商会、厦门鹭江金融科技研究院、开放银行论坛、澳门财经科技与教育发展学会

 

会议第一部分,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数实融合》图书主编杨涛,神州信息副总裁、《数实融合》图书联合主编马洪杰先后致开场辞。金融科技50人论坛执行秘书长、《数实融合》图书副主编闵文文主持会议。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数实融合》图书主编杨涛在致辞中指出,未来一段时间金融科技创新案例征集工作的新变化,案例征集也可根据最新动态突出最重要的内容,并希望加强金融科技海外领域的研究。

 

首先,杨涛指出未来一段时间金融科技创新案例征集工作的新变化。一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新理念,构成了下一步做好金融科技创新案例的重要指导和依托。案例征集工作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金融强国战略在不同层面上相契合;衡量金融科技创新案例的重要尺度是给经济社会带来价值,因此要实现科技、产业、金融三者良性互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突破值得关注。二是数据要素的价值进一步突出,数据为金融科技创新提供了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最重要的“算料”,可以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围绕数据展开的创新、实践、研究也会越来越多。三是业务与场景是真正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功能落地的重点,众多的产品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跟新技术有效结合。四是风险管理与监管也是一个金融科技利用的重要领域。

 

其次,杨涛谈及金融科技创新上已有突破与未来研究的关注点。一是,在金融科技多方配置方面,各个领域都逐渐实现了创新上的突破;二是不同的要点跟侧面,在不同历史阶段优先排序的次序略有差异,因此在每一年的金融科技案例分析跟研究当中,可根据当年最新动态突出当前最重要的内容。

 

最后,杨涛指出,目前围绕国内金融科技的跟踪和研究已经非常完备,但在海外领域的研究仍是短板。目前针对海外最新的动态案例研究有限,因为涉及到数据获取,市场前沿的创新等还没有太多研究资料来分析,导致跟踪研究相对较少。杨涛表示,参会的同仁如有相关的成果,希望不吝分享,以增强案例研究的国际性。

 

神州信息副总裁、《数实融合》图书联合主编马洪杰在致辞中指出,案例征集工作紧跟中央政策,从“五篇大文章”出发,实现案例征集工作的再创新,以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首先,马洪杰指出,案例征集工作能牢牢把握政策大方向,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案例小组已形成一套专业高效的案例征集保障机制,政产学研各方面的代表共同组成了案例评选团队,从不同的角度听取跟汇总各方面的建议,最大程度保障案例征集的权威性。二是,整个案例征集工作非常严谨和扎实,对优秀案例的评审不局限在纸面上,还会进行定向调研考察,了解其实际应用场景和应用情况。三是,案例小组是一个开放性的合作组织,欢迎不同组织和单位加入,目前已经覆盖到了全国多个省市,得益于开放性的组织生态,案例征集工作能够保持可持续性的良好发展。

 

其次,马洪杰谈到对新一届案例征集工作的期望。一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中,提出了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五篇大文章,案例征集工作如何实现再创新,应紧跟中央政策,从“五篇大文章”出发。二是针对这五篇大文章,如何实现边界的划定,希望各位专家和学者群策群力,区别科技金融和数字金融,制定出可以被行业广泛认可的定义或标准。三是实现传统领域创新的延续,对待传统领域的工作要有持续性,只要坚持,成果会越来越显著。四是针对数据资产,尤其是AIGC技术的突破,肯定会对我们数据资产的治理、应用和运营带来极大的帮助。

 

最后,马洪杰认为,案例征集中需要判断何为真正的创新。目前正处于数字化转型关键阶段,技术的迭代和突破不断发生,案例库征集工作中,需要擦亮眼睛审视真正的创新。希望通过优秀创新案例的遴选和推广,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会议第二部分,由高校及相关智库代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邱志刚中国社科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副主任董昀浙江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国际学术主任罗曼先后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邱志刚从国家货币研究所视角思考构建数字化转型实践案例库。

 

首先,邱志刚简要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货币研究所。研究所于2009年12月成立,主要专注是金融理论政策以及非营利的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秉承大金融学科框架下的思维范式。长期聚焦有国际金融、宏观经济、金融科技、财务管理、金融监管、货币银行、地方金融等,拥有一支高水平、年轻化的专业研究队伍,产出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等成果。

 

其次,邱志刚阐述了对于金融科技案例的思考。从科研角度来讲,案例需要理论基础,注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金融科技的本质是一种金融创新,一般来讲是创新是需求驱动的,然后有新技术作为支撑。金融科技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新技术就是大数据的使用,而在需求方面其实是对传统金融机构的补充。通过大数据的使用,可以获得新的信息以及生产资料,为传统金融机构很难覆盖的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比如中小微企业、个人征信等。金融科技案例不仅需要关注应用,可能还需要关注一些反面情况。例如,数字信任是数据时代的重要概念,其概念包含数据质量和数据收集使用的规则。然而,目前大多数平台缺乏明晰并可监督数据收集使用规则,而且数据包含太多噪音,质量低下,影响平台经济的发展。Web3.0提到未来需要将数据还给消费者,但这方面的规则和制度目前还不清晰,希望能过通过相关案例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最后,邱志刚从教学角度阐述案例实践。案例进高校的普及率还不大。目前教授本科生、硕士、博士生过程中较少涉及案例实践,且教学中所用到与大纲相符合的案例也不多。从教育的角度,期待业界和学界可以共同开发一些更好的案例。

 

中国社科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副主任董昀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出发,围绕做好五篇大文章谈些体会,结合案例库研究谈谈对做好金融科技的案例研究的思考。

 

首先,董昀提出未来要从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视角出发,对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有更系统和深入研究。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要从“两个结合”入手,努力研究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内在机理,为研究金融数字化转型提供系统而深入的分析框架、宽广和厚重的历史视野。

 

其次,董昀认为要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来改造传统金融服务,补齐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方面存在的短板。其实质就是以金融服务供给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也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最后,董昀认为案例研究要有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数据背后的真实故事以及故事背后蕴含的机制。一要基于企业和产出层面的案例,以小见大,挖掘机理,讲清道理。二要通过国际比较凸显中国特色,既要总结金融科技发展的共性规律,又要分析中国特色的形成机制。三要更加重视历史维度的思考分析,从金融科技乃至金融业历史发展的维度出发,将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综合起来,系统全面把握中国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来龙去脉,以及我国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历史进程。

 

浙江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国际学术主任罗曼分享了浙大国际联合商学院赋能数字金融发展的实践,并以此为例阐释如何借助数字金融案例的开发、研究、传播、应用引领数字金融实践。

 

首先,罗曼介绍了浙大国际联合商学院的主要聚焦领域。以聚焦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为核心,致力于赋能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的发展,包括场景、业务和领域。微观层面,先进前沿的数字科技以及数字科技所引领带来的新兴的商业模式。在中观层面,是新的产业和新的金融业态。在宏观层面,政经格局以及如何在新的经济形势和格局下更好地以数字金融支撑经济社会发展。

 

其次,罗曼介绍了阐述了商学院在数字金融研究、案例开发、案例积累、科研教育产业融合模式。一是通过在数字金融理论方面的研究和提炼,形成论文和专著,以案例为形式开展研究,与政府、企业、国内外高校积极开展合作。二是通过构建和连接研究平台网络,形成多元包容生态。通过培养数字化,尤其是金融科技领域的人才领袖,制定金融科技行业标准,向政府部门输出建议,引领数字金融实践发展,传播数字金融知识。

 

最后,罗曼阐述了商学院在数字金融领域的若干具体实践。一是数字金融实践总结,商学院开展一系列横向课题,开展数字金融、数字经济、金融科技领域研究。二是数字金融案例建设,商学院关注全球范围内典型性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如《全球金融科技创新观察》《全球数字经济创新案例》《数字科技企业国际化案例》等兼具理论高度和实践指导性的案例库。三是研究平台搭建,通过多次转型升级迭代,商学院已经形成涵盖近20个研究机构与单元的研究与合作平台,聚焦数字经济及数字金融领域的重要命题和前沿研究。四是以案例为载体传播挖掘金融实践中的创新举措,总结国内外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培养商业领袖、并为监管部门提供政策建议。五是服务金融教学。在智库建设、教学与实践基地搭建以及对数字科技企业的孵化创新的过程中全方位推动案例的共享、传播数字金融知识。

 

会议第三部分由地方协会及研究院代表北京基金业协会副秘书长高晶晶,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数实融合》图书副主编章荩今,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执行副秘书长蒋骊军,广州市数字金融协会秘书长江映霞,重庆西部金融商会执行会长章潮海,澳门财经科技与教育发展学会会长杨诚,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杨小强先后发言。

 

北京基金业协会副秘书长高晶晶介绍了北京基金业协会的情况,并指出协会在“五篇大文章”中提到的科技金融和数字金融领域重点关注的方向。

 

首先,高晶晶简要介绍了北京基金业协会。协会是由股权投资行业人士自愿发起成立于2008年的社会团体法人机构。协会致力于促进行业环境建设,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研究行业发展动向,培养相关专业人员,组织内外交流合作,助力行业蓬勃发展。

 

随后,高晶晶指出了协会在科技金融、数字金融领域重点关注两大方向。一是关注案例库征集过程中投资机构的数字化尝试及创新。私募股权投资行业马太效应越发显著,头部机构在管理资金体量大、人员少的情况下也面临着机构数字化建设的需求,包括内部基础流程梳理、已投项目整体数字化管理等。二是关注被投机构对此次案例库征集的参与度。协会将积极征求会员机构及被投企业参与意向,同时联动协会的线上私募学院平台对本届案例库征集整体工作做相关支持。

 

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数实融合》图书副主编章荩今从历年案例本身对案例征集工作展开介绍和解析。

 

首先,章荩今介绍案例征集中的考量因素与案例征集情况。她谈到,自2020年起持续不断推进金融科技创新案例库的启动和收集工作,在对已征集的案例进行分析时,重点关注案例中应用的技术是否展现了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硬科技实力,以及企业技术的创新点和业务模式与当前监管政策大方向是否一致等。章荩今介绍,在前三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库中,评审会专家从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金融科技行业主体等多维度,遴选出80余篇优秀国内案例与国外实践入库,真实反映了近年来国内外最前沿的金融科技创新,呈现出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等对创新探索的能动力与困惑之处,并通过案例系统地展示了金融科技在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尝试与成果。

 

其次,章荩今结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说明案例征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今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定调更侧重于“高质量发展”,也有了发展“五篇大文章”的提法。每一篇章的聚焦点与案例库征集的场景不谋而合,这也说明,这些年案例征集工作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然后,章荩今从征集的案例数量和来源分析案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经分析,案例来源大部分来自国内机构,境外机构较少。案例图书的编委会成员经调研和访谈发现,主要有两点因素:其一,2020-2022年受疫情影响,国外金融科技领域企业员工阶段性居家工作,协调效率不高;其二,国内外金融科技的市场、行业标准具有显著的差异,国外金融科技企业及机构参与案例评选意愿较低。

 

最后,章荩今说明第四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库征集情况。从案例征集范围、案例提交单位的标准、入选评选机制、优秀案例入库展示等方面分别进行说明,希望挖掘出更多优秀的、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更有潜力的创新案例。

 

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执行副秘书长蒋骊军介绍了联盟的基本情况,谈到联盟与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的合作过往,期望通过案例征集更好地推动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

 

首先,蒋骊军介绍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以下简称“联盟”)的基本情况。联盟于2017年在深圳市经管局指导下,由平安集团联合全国200多家银行共同发起的学术性、联合性、专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作为5A级社会组织,联盟围绕银行各个业务层面设有九大委员会,以打造银行数字化转型加速器为愿景,旨在帮助广大中小银行提升金融科技水平与业务创新能力,进而推动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截至目前,联盟银行会员已逾260家。

 

其次,蒋骊军谈到联盟与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的合作过往。2017年起,联盟与CFT50合作发布《中小银行金融科技研究报告》,创立了“蜂巢模型”,每年调研七八十至百余家银行,结合访谈情况给中小银行进行六个维度的评价和打分,跟踪研究了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与CFT50的长期合作,联盟也获得了中小银行发展的优秀样本和研究成果,为推进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贡献了一份力量。

 

最后,蒋骊军表达了对本届案例征集的期望。一是期望能从政策角度为案例的征集提供指导,以期记录中小银行发展的实际情况,留下宝贵的资料。二是结合当下时事热点,在案例征集过程中,发动中小银行扩展方向。三是持续发挥联盟的作用,通过案例选送、交流访谈等,更好地推动中小银行转型发展,不断提升转型成效。

 

广州市数字金融协会秘书长江映霞从三个方面分享了对做好第四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征集工作的思考和看法。

 

首先,江映霞介绍了广州市数字金融协会的基本情况。协会自成立以来,连续三年参与金融科技创新案例征集活动,致力于推动广州地区的数字金融创新发展,不断为广州的数字金融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其次,江映霞谈到了协会对第四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征集工作的思考。在案例征集过程中,一方面,将结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要求,从“五篇大文章”入手,发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等方面的精彩案例。另一方面,将结合岭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新增专项案例征集的内容。同时,数据要素也是本次案例征集重要的切入点和方向。

 

最后,江映霞表示,通过深入挖掘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创新实践和案例,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协会将持续为推动金融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重庆西部金融商会执行会长章潮海从金融商会视角思考构建数字化转型实践案例库。

 

首先,章潮海介绍重庆西部金融商会。该商会是在支持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渝共建西部金融建设国家区级发展战略和背景下成立的,共有170家企业会员成员单位,包括金融、科技公司、银行、互联网化的数字金融平台,都是我们成员单位。

 

其次,章潮海谈及成渝建设金融高地的相关实践。重庆地区关于数字金融的持牌机构较多,因此金融的创新、科技、业务、数字化建设的实践有很好的基础和市场,并希望西部金融商会其中能够发挥相关作用。

 

最后,章潮海谈及西部金融商会在未来构建数字化转型实践案例库的展望。西部金融商会希望能配合参与2023-2024届的案例征集工作,推出川渝地区银行的实践案例与数据推广,为成员单位提供知识赋能及参考;并期望成为下一次实践创新案例学术支持单位,同时也希望和金融科技50人论坛以及其他组织做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共同探讨。

 

澳门财经科技与教育发展学会会长杨诚从非政府组织视角思考构建数字化转型实践案例库。

 

首先,杨诚介绍澳门财经科技与教育发展学会。该学会宗旨是围绕国家战略部署,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立足于澳门,以高端智库研究的机构方式推动财经科技与教育发展,以及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开展的政策、经济、文化等咨询服务。在创新科技的研究方法下,应用各种跨域的手段和工具举办学术的交流活动,培育澳门及各地的财经学者为己任,传播财经科技理论,推动财经科技的人才培育和教育。学会参与到“爱国者之澳”的论坛与著作编著、澳门吉星工程、澳门产业多元发展五年规划当中,基于旅游+科技、旅游+教育、旅游+会展等等调研和编纂工作。

 

其次,杨诚谈及澳门财经科技与教育发展学会在未来构建数字化转型实践案例库的展望。他分享了澳门用金融科技手段为中小微企业服务、助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实践案例;期待在2024年学会能与金融科技各领域的青年大咖进行联合培养,开展国际沙龙和国际论坛合作;希望可以借助案例征集的契机,挖掘更多关于香港、澳门、台湾和东南亚沿线各国的金融科技案例,为案例库提供更多境外及海外的案例,以扩增案例规模。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杨小强从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视角思考构建数字化转型实践案例库。

 

首先,杨小强介绍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研究院是国内首家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研究机构,于2014年5月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等政府部门指导下成立。以专业咨询、行业研究、人才培养和企业评价为主要工作内容。以夯实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行业理论研究基础,全面提升从业人员能力水平,提高机构创新发展能力,提升行业对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水平,加强行业内外合作交流为目标。

 

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北京互联网3.0产业创新发展的工作方案(2023-2025年)》,2023年11月与香港WEB3.0协会签署战略合作,拟成立第三代互联(Web 3.0)发展交流合作办公室,以推动北京、香港两地的交流与合作,开展web3.0领域的前沿研究,共同举办高峰论坛,web3.0创新大赛,推动京港两地web3.0产业发展,助力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互联网3.0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高地。

 

其次,杨小强阐述了在案例征集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四点:一是突出以客户为中心的案例分析。二是突出数据驱动。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数据收集、分析和应用体系,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发现潜在的商业价值和市场机会。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确保数据的合规性和安全性。三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案例库可关注收集一些企业对前沿科技(如元宇宙、互联网3.0等前沿科技)战略布局的特殊案例。四是组织变革。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进行组织架构、流程和文化的变革。企业需要打破传统的部门壁垒,建立跨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提高决策效率。同时,企业还需要培养数字化人才,提高员工的数字化素养,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支持。

 

最后,由案例图书出版社代表人民日报出版社第六编辑中心主任、《数实融合》图书策划编辑蒋菊平发言。

 

人民日报出版社第六编辑中心主任、《数实融合》图书策划编辑蒋菊平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出发,从出版社视角思考构建数字化转型实践案例库。

 

首先,蒋菊平介绍人民日报在宣传中央精神的独特地位和职责使命。人民日报出版社深耕金融图书,聚焦提升国民金融素养,陆续推出《读懂中国金融:金融改革的经济学分析》《金融科技15讲》《银行业数据治理20讲》《数实融合:金融科技创新实践》等十余种图书,以出版业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其次,蒋菊平指出优秀的作品是出版的活水之源。人民日报与金融科技50人论坛紧密合作,从2020年《数据要素:领导干部公开课》到最新的第三届金融科技创新案例集图书《数实融合:金融科技创新实践》共10本图书,其主题涵盖了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

 

最后,蒋菊平阐述了在信息时代图书出版的意义。出版金融图书,从宏观方面而言,建设金融强国的硬实力,要有与之匹配的讲好中国金融故事、塑造中国特色金融逻辑叙事能力的软实力;从微观个体方面而言,读书,尤其是系统阅读、深度阅读对人们大有裨益。

2023年11月28日 14:42
浏览量:0